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

什么时候矿业开始发展(矿业的发展历史)

发布时间:2024-07-28

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

人类需要的自然资源中70%,重工业原料中90%都来自于矿产资源,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。与之有关的是原材料工业和采掘业,构成了工业的基础,是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保证。

我国小矿的发展是我国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特点所决定的,在现阶段对我国经济建设、社会发展、矿业繁荣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。 1 使我国小型、零散的矿产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大、中型矿床少,而小型矿床和零星、分散的矿点、矿化点较多。

通过消耗矿产资源产出的矿产品,是初始的原材料,大多数后续产业链很长,推动后续产业的发展,形成乘数效应,促进当地乃至一个地区、一个国家的GDP的超常增长。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,首先是增加就业。特别是矿业本身直接和间接促进社会就业效果明显。

矿业开发一般投资额较大,特别是大中型矿山建设,而小矿开发相对投资额小,按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资源特点,小矿的开发能为许多经济实力不强、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不同投资主体提供在矿业领域发挥作用的平台,使矿业市场主体多元化。

中国煤矿开采历史

年“七七”事变后,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绝大多数煤矿,包括外资经营的,都陆续被其霸占,开采方式完全是掠夺性的。从1931~1945年,日本共霸占我国大小煤矿200多处,掠夺煤炭2亿t,被其破坏的煤炭资源不计其数。

至1895年,各地开办了十几个规模较小的近代煤矿,标志着中国采煤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。1895年至1936年,在外资和民族资本家争相投资中国煤矿的情况下,又出现了一批新式合资煤矿企业。1929年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开办淮南煤矿;同年,成立山西晋北矿务局,开采大同煤矿。

最早的近代煤矿为台湾的基隆煤矿和河北的开平煤矿。然而,近代煤矿的规模和产量尚不能满足需求,且外国资本大量侵入中国煤矿行业。1903年起,中国人民发起收回矿权运动。1937年日本侵华后,煤矿业遭受掠夺性开采。抗日战争时期,国民政府接管了一些煤矿,并在解放区办了一些小煤窑。

至1895年为止,各地开办了十几个规模较小的近代煤矿,使中国的采煤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,此为中国近代煤矿发展的第一阶段。 1895~1936年,在外资和民族资本家争相投资中国煤矿的情况下,又出现一批新式合资煤矿企业。

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始终停留在手工作业生产的水平上,1949年全国煤炭年产量只有340Mt。建国以来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,建设了大批新矿井,原煤产量飞速增长,1996年原煤产量已达13亿吨,居世界首位。在原煤产量中,国有重点煤炭和地方煤矿产量分别约占40%和60%。

中国的煤炭开采历史是一部技术与环境改善的革新史。从最初的炮采法(约50-60年代),那时候的工人依靠人力,置身于充满粉尘的恶劣环境中,劳动强度巨大,安全系数较低。步入70-80年代,普通采煤法引入机械化元素,尽管支护和运煤仍需人工干预,但效率有了显著提升。

矿业集群发展阶段及特征

矿业集群演进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诞生阶段、成长阶段、成熟阶段、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(Tichy G,1998)。

矿业企业有别于一般企业的最大特点是:矿业企业的生产对象———矿产资源不可移动。这一特点决定了矿业企业的集群具有独特的方式与重要的意义。我国矿产资源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大、中型矿床少,小型、零星、分散的矿床多,这就决定了我国矿业必须走大、中、小矿相结合的发展之路。

针对二股—鹿鸣产业区钼矿资源集中分布的特点,重点建设鹿鸣钼业基地;针对西林矿区铅锌资源及矿山选冶条件等,建立小西林铅锌矿业基地;由于大西林钢铁公司成型的矿山生产采选业基础,重点建设大西林钢铁基地。规划建设伊春钼多金属矿业中心。

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监测、预警机制建设,确保矿山生产安全;引进先进的矿产品生产技术工艺,推进高科技含量钼铜多金属加工业的发展,增加新品种,延长产业链;巩固优质钼铜多金属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,提高出口创汇能力。加强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,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,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。

**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**:新疆油气资源丰富,该产业集群以油气生产为核心,涵盖勘探、开发、加工及销售等环节,旨在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率,增强油气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。